【弘扬善水文化 共建书香水韵】读《我与地坛》有感
来源:文/投资集团 全芮芮 发布时间:2025-09-28 阅读数:75
编者按: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、启智增慧、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,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,树立崇高理想,涵养浩然之气。陕西水务发展集团以书为媒,以水为魂,大力弘扬“善水”文化理念,让书香与水韵在水务发展集团与职工文化生活中交融共生,汇聚水务发展内生动力。
翻开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,仿佛推开一扇斑驳的木门,踏入一个与喧嚣世界隔绝的园子。地坛之于史铁生,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,更是他直面苦难、叩问生命的精神道场。这部作品与当代社会思潮中关于“人本关怀”与“生态整体性”的探讨虽视角各异,却在核心理念上相互呼应——它们都在探讨人如何在与世界的对话中,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价值。
书中,史铁生将地坛比作一位沉默的智者,包容他的愤怒、绝望与顿悟。这种包容恰似“善水”文化的内核——水润万物而不争,却能以柔克刚、穿石破壁。地坛教会作者的正是如水般的韧性,残疾并非生命的终点,而是另一种存在的起点。正如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强调“和谐共生”,史铁生在地坛的四季轮回中悟出,人与命运的关系不是对抗,而是和解;不是征服自然,而是敬畏生命的本真。史铁生写母亲“走遍整个园子找我”的背影,写园中偶遇的夫妇、歌者、长跑者,这些平凡个体的故事,拼凑出一幅“人民”的鲜活图景。他意识到,个人的苦难与救赎从来不是孤立的,而是与无数人的悲欢交织在一起。水务发展工作者“守护民生福祉”的责任感,与史铁生笔下“为活着找到理由”的追问,本质上都是对“人”的深切关怀。
无论是当代治水理念中“人水和谐”的生态智慧,还是《我与地坛》中史铁生对残缺生命的哲学叩问,经典的价值始终在于将思想转化为行动。史铁生在地坛的沉思中拿起笔,用文字对抗虚无;而今天的我们,亦能从经典中汲取力量——或如水务发展人践行“善水”使命,或如普通读者在阅读中重建对生活的热爱。地坛的荒藤老树、书中的治国方略,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命题:如何在时代洪流中,锚定自己的心灵坐标。
读《我与地坛》,常想起书中那句话:“命运不是用来被打败的,而是用来被理解的。”这座古老的园子,因一个人的思考而有了温度;而我们的行业、我们的时代,也因无数人的实践而有了意义。或许,这就是经典的永恒魅力——它让我们在文字与现实的交汇处,看见自己,也看见更广阔的世界。
相关信息
地址:西安市未央区浐灞大道2021号
邮政编码:710018
Copyright 2024 sxswfzjt.com All Right Reserved
备案号: 陕ICP备2024028293号 版权所有 @陕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